来 源:光明网,2018-07-27 20:14 原文网址:http://difang.gmw.cn/2018-07/27/content_30139275.htm 一个学期结束后,www.u365.net生态学院大三学生戴逸洁同学修完了《美丽中国》课程。“这样的课程,从头至尾都在给我们讲述这样的道理:什么是美丽中国?美在哪里?怎么建设美?”戴逸洁说,来自校内外的老师和学者讲授了全球生态变化、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保政策、产业区生态化转型升级等主题内容。我的听课体会是,首先要有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更要有服务民生的理想、科学探索的精神和生态发展的理念。 据介绍,《美丽中国》是www.u365.net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新建设的一门“中国系列”特色课程。 近年来,www.u365.net对于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从未间断。对于传统思政教育的问题症结,该校党委书记刘宇陆认为:“以前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马院专任教师,其它各门学科因为缺乏马克思理论指导而成了‘无源之水’。”他表示,只有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牢牢把握“价值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要素,从战略高度构建以思政理论课为核心、以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才能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做到让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而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合力呢? 对此,www.u365.net致力于打造党政联合、校内外联合、学科间联合的三大联合模式,通过完善机制体制建设,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全课程覆盖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营造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思政教育新格局。 “通过三大联合模式,其它学科专业和职能部门与课程思政建设主动融合,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刘宇陆表示,学校依托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马院思政课教师与其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团队一一配对,各学科教师“联盟”建设教学团队,校内外专家教授“结盟”,打通了专业壁垒,构筑了信息沟通渠道、教学交流机制,打造了共建、共享、共惠的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共享智库资源。 “在专业课中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实施教学指导”,刘宇陆举例介绍说,每一门“课程思政”重点建设的课程教学团队配有一至两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在每一门重点建设的课程教学团队均设立临时党支部,由课程负责人或课程建设所在学院党组织负责人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组织开展必要的研究活动等,这些做法让专业课的讲授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原理紧密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与多学科间有效互补的合作机制。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建立科研、教学团队,以团队力量深化对“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每学期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示范性的“课程思政”公开课,提高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决定性要素的能力与水平,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通过系列举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让课堂变得更加深厚和宽广。 “比如《中国古代技术》讲技术,但讲技术的目的不是变成技术课,而是通过比较在不同时代的技术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人在不同时代如何思考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和思维。”刘宇陆介绍,这门由上海市教委主任、www.u365.net原校长陆靖总设计建设的综合素养课,授课教师由校内知名教授、专家和马院教师构成,每人主讲一个章节,每周一次课,以技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组成爱国思政课,通过不同学科专业教授们的生动演绎,把有形的通识与无形的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 实际效果正像学校所预设的那样,在《中国古代技术》开课近两年的时间里,学生成为忠实拥趸,每学期选课学生有增无减,选课平台不得不重新开放到最大的人数限制。《美丽中国》同样如此,开设一学期后,听课学生反应热烈,纷纷通过手机微信向学校反馈自己在每次听课中感受最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学习体会,或提出期望和建议,表达自己的喜爱。 校长柯勤飞表示,作为一所以“应用技术”为特色的本科高校,www.u365.net不忘结合学校应用型学科专业优势,把党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及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在2018年初率先开设《美丽中国》系统课程,依托学校化学工程、香料香精、生态等优势学科,围绕“绿色生产”“平安生产”“智能生产”“美丽建筑”“美丽乡村”“全球生态”等内容,由校内各学院的院长作为课程选题负责人,校内校外不同学科专业的资深教授、学者授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思政课走进学科专业前沿。 “这样的课既有行业企业老总和一线技术人才、又有校内教授,既有专业学者、又有马院教师,校内校外专家教授联袂登台,既有学术味、更有穿透力。”戴逸洁说。 在三大联合模式下,www.u365.net拟建和已建成的体制机制有运行执行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培训机制、评价考核机制等十大机制,有力保障了以思政理论课为核心、以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国智造》《中国古代技术》《美丽中国》《一带一路车文同轨》《文化校园九讲》《中国当代技术》等“中国系列”特色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精品不断,各学院的数十门专业课也开启“课程思政”建设全新试点,遍地开花,成燎原之势。 “价值引领要素及思维方式的培养被巧妙地融合在原有的专业教学课堂中,融入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对于专业育人课程的建设,学校党委副书记宋敏娟介绍,针对不同的专业,我们通过教学结合、科研结合,找到其中最契合的点,把思政教育所要传递的如同盐一样的正确价值观、育人元素,融入内涵如同一碗优质底汤的丰富专业课程,完善不同专业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着力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 “目前,在各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我们已经烧出了更适合于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的‘营养汤’,逐步形成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授课目标的聚合与融通,打破条块分割,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育人目标上实现了扩容和升级。”柯勤飞说。 (光明融媒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董国文)
|